当前位置:首页 / 名言警句

李斯十大名言(李斯名言警句)

作者:佚名|分类:名言警句|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5-13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是秦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协助秦始皇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参与制定法律制度以及推动车轨、文字、度量衡的标准化。

李斯曾说过:“现在驱逐客卿使敌国得到人才,损害本国的利益而增加仇人的力量;在国内自取虚弱,在国外树立与诸侯为敌的形象。希望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稳定和安全的看法。

他还指出,“昔日秦穆公称霸天下时未能东并六国的原因是,那时诸侯众多,周朝德政尚未衰落,因此五位霸主相继兴起,并且都尊崇周王室。”这句话揭示了历史背景对于政治格局形成的影响。

李斯强调人的价值取决于其所处环境,“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表达了一个人的价值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人们发挥才能。

“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这句话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并非所有珍贵之物都出自秦国,同样地,愿意效忠的人才也不一定都是秦国本土人士。

他引用泰山和河海的例子来说明国家的包容性,“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以此比喻王者不应排斥任何民众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事业。

李斯认为“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这句话表明了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和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更容易拥有勇敢的士兵。

他还说:“人生在世,卑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莫大的悲哀。一个人总处于卑贱穷困的地位,那是会令人讥笑的。”这反映了他对于个人社会地位的看法以及对尊严与荣誉的重视。

李斯十大名言(李斯名言警句)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无法再拥有的遗憾之情。

李斯还指出:“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句话强调了接纳人才对于国家繁荣的重要性。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表达了他对当时秦国政策的批评和对人才价值的认识。

鲁迅曾高度评价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在文学领域也有杰出成就。他的书法被誉为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称为书法鼻祖”。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