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技巧:运用衬托手法提升文采
作者:佚名|分类:作文大全|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5-09
之前探讨过借物言志的方式,今天则来谈谈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氛围、烘托情感。
让我们先来看白先勇散文名篇《树犹如此》中的一个片段:
收工之后,夕阳西下,微风拂面,我和王国祥坐在花园的草坪上,品尝着杏子酒和牛血李,一天的工作疲惫很快就消失了。
如果去掉“夕阳西下,微风拂面”这两句描写,文章就会缺少一种意境和情感。有了这些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收工后他们边吃边喝的惬意心情。
气氛与心境是无形之物,我们常用温馨或紧张来形容氛围,用愉悦或悲伤来形容心情,但这只是“告知”,而非“展示”。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无法真正体验到其中的情感。通过利用景物如夕阳、微风、花香、鸟鸣等元素来渲染气氛和烘托情感,则能给文章增添更多的画面感,并激发读者的情绪共鸣。
在初中生的写作中,是否能够巧妙运用景物描写来增强文本的表现力,是评价其文笔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入一些自然景象作为陪衬,以提高文章的情感深度和内容丰富度。
下面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篇范文《同样的舞台,不一样的我》中描述了参加比赛的情景:
那年的夏天,天气酷热难耐,蝉鸣声不绝于耳,空气沉闷无风。我在教室的一角静静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琵琶演奏大赛。
这是我第一次参赛,因为内心过于急躁而未能取得好成绩。炎热的气候和喧闹的蝉鸣都恰如其分地烘托出了我焦躁不安的心情。
另一篇范文《冬日的味道》中描绘了路边摊的情景:

当我走到那个地方时,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那位大叔依然站在小吃摊前。尽管寒风凛冽,但小吃摊依旧热气腾腾,大叔的笑容依旧温暖人心。
灯光与雪花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雪象征着寒冷,而灯光则代表着温馨;小吃摊传递出在严冬中寻得的一丝暖意。
假如没有这些景物描写的话,文章虽然也能清楚地传达基本信息,但显然会缺少生动的画面感和情感层次。因此,在写作时加入适当的景物描绘无疑会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在作文的开头与结尾处也可以使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
在文章开篇即运用景物描写,可以为整篇文章奠定一种基调。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清风带着花香徐徐吹过,月光洒落大地,我踏上了新的旅程。
另外,在结尾处利用环境变化来强化主题也是常见手法之一:
寒风虽然刺骨,但整条街道上却弥漫着温暖的气息!
这些例子中,通过不断用天气、光线等自然景象渲染氛围,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景物描写来营造气氛和烘托情绪时,要把握好分寸。景物并非文章的重点,而是服务于氛围与心境的营造。因此,景物描述应当简练而精准,避免喧宾夺主。
常用的自然景象包括阳光、月光、风、雨雪以及花草树木等。此外,还可以从听觉(如鸟鸣)、嗅觉(如花香)和触觉(如暖阳照在身上的感觉)等多个角度来丰富描述。
在初中生的写作中掌握如何利用景物描写来增强文章的情感表达至关重要。如果完成一篇作文后发现没有提到任何自然景象,这并非是简洁的表现而是缺乏细节处理的结果。通过有意识地审视和改进自己的写作习惯,可以不断提升文笔技巧。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