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59岁现身公开演讲继续传递正能量
作者:佚名|分类:经典语录|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7-17
9月25日,59岁的俞敏洪在公开演讲中再次传递了励志的信息。他谈到了新东方未来的方向——三种业务、一种精神和一种心情。
第一种业务是修补关闭小初教育项目,这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双减”政策;第二种业务是开拓大学生相关服务,这其实意味着回归新东方最初的定位,即留学咨询和外语培训等;第三种则是出版与发行业务,俞敏洪表示愿意为年轻人推荐书籍,并可能带领团队进行直播带货。
关于一种精神,俞敏洪认为自己通过数千场演讲传递了奋斗的人生价值观。
至于心情,他明确表示现在的心态非常平静,任何教育改革都不会改变他对人生大方向的坚持。
如何看待裁员四万人?9月17日,俞敏洪在内部会议上宣布年底前将裁减超过4万名员工。这被视为一种“断臂求生”的策略,因为双减政策对新东方主要利润来源——K12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
对于企业来说,生存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在这场教培行业的变革中,我认为新东方有两点做得不错:首先,俞敏洪坚持在退完所有学生费用后仍有足够的现金支持公司运营;其次,在裁员计划上,他们选择延迟执行,并未出现拖欠员工工资或暴力裁员的情况。

如何看待露面演讲?企业家公开演讲往往不仅仅是为了传达信息那么简单。邀请他人的决定背后蕴含着深意,无论是危机公关还是稳定军心。俞敏洪的这次亮相可能包含三重意义:一是传递公司未来的战略方向;二是向外界展示信心;三是增强团队凝聚力。
新东方是上市公司,经营者必须对所有投资者负责。此时此刻站出来发言,无疑是为了给所有人一颗定心丸——公司将继续前进。同时,在企业面临重大挑战时,领导者的表态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员工的士气和工作效率。
如何看待放弃中小学业务?“双减”政策的影响深远且直接,“重塑教育生态”的口号不容忽视。新东方选择逐步退出K12领域或许是出于无奈,但这是当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不仅限于新东方一家,在全国各地提供学科培训的机构都面临着相似的局面。
近期关于学科辅导的重要动向包括:北京鼓励培训机构实行先服务后收费;网络平台上自媒体提供的与考试相关的学科产品受到了严格管控,许多内容已被下架或移除。对于是否还能在网上销售K12教育产品的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关注学段,小学和初中最严苛;其次注意考试相关性。
如何看待回归大学生业务?新东方最早服务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大学生,如今再次强调回归这一领域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并扩大规模呢?我认为很难。因为时代不同了,竞争者众多,不再是当初那个没有太多对手的局面,因此想要轻易成功并不现实。
总结来说,俞敏洪提出的未来规划中,K12业务逐渐关闭是大势所趋;大学生培训市场虽有挑战但仍有空间,然而回归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至于出版发行和直播带货,则取决于个人魅力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希望俞敏洪的心态真的如他所说般平和。
对于俞敏洪以及新东方的未来前景,你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