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挑战多:考生面临深刻哲理命题考验
作者:佚名|分类:名言警句|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8-25
许多考生认为高考作文题目颇具挑战性
在今年的高考中,当作文题目公布时,许多人感慨这些题目似乎更像是为哲学家准备的。

全国I卷通过抛出老舍、艾青、穆旦的三句名言,显然是在考验学生是否能够将不同时代的句子串联成一条哲理;上海卷中的“专、转、传”如同绕口令一般,要求考生深入思考原创、传播与普及之间的关系;北京卷的“第二次呼吸”看似涉及体育运动,实则需要挖掘出在极限状态下的个人感悟,而“当数字闪耀时”这一记叙文题目则暗含了对数字化时代的深刻理解,可以说是“作文题目穿上西装——正经地考察思辨能力”。
今年的题目相较于往年确实有一些“不按常规出牌”的特点。以往可能可以通过押题找到边角,但今年这些充满哲理性的题目,没有真才实学还真是难以下笔。例如,全国I卷中的三句名言,需要将“民族魂”“对土地的爱”“自我成长”等概念融合在一起,缺乏文学素养的考生恐怕连开头都难以写好;天津卷的“车轮辐条”表面上涉及物品,实际上是对团结和系统思维的考察,如果仅仅是描述车轮如何转动,那么获得高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题目虽然具有挑战性,但确实能够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那些平时只靠死记硬背范文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而那些平时喜欢思考、阅读广泛的学生则更有可能写出出色的文章。
例如北京卷的微作文,既包括应用文又包含诗歌创作,显然是在引导学生们不仅仅要擅长写议论文,而是要具备多种文体写作的能力。现在就看考生们在考场上如何即兴发挥了,无论如何,这道题目一出,未来备考的学生们恐怕得减少背诵范文的时间,转而更多地专注于思考人生哲理,否则明年可能会再次被“哲理性题目”打个措手不及!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