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言系列之二十八
作者:佚名|分类:名言警句|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9-02
名人名言系列之二十八
(品味名人语录 洞察名人事迹 明辨人生哲理 践行价值追求)
今日名言|李聃:识人者明智,自知者明达。
(引自《道德经》) 2025年8月5日(星期二)
人物简介:李聃(约公元前571年至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世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出生于陈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曾在周王室担任守藏室史(相当于国家档案馆长)一职,掌管典籍并通晓古今历史。孔子曾两次前往向其求教礼仪学问,并赞叹老子如同“犹龙”,深邃难测。晚年目睹周朝衰落,西行至函谷关,在尹喜的邀请下撰写五千字的《道德经》,从而奠定了道家学派的基础。

名言解析与启迪:李聃说:“识人者明智,自知者明达”,这句话犹如一面双面镜,照亮了识别人物的智慧,也映照出认识自己的通透。作为一位曾经管理过国家文献的智者,他见到了太多因为不了解自己而迷失方向的人——有的自负才华横溢,有的却对自己过于苛责。或许真正的明达,在于先看清自身的局限与潜力。

在信息汹涌的时代里,我有时会急切地评判他人或追求外界的认可,却很少停下来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识人是人际交往中的智慧,使我们在各种关系中游刃有余;而自知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它指引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正如《道德经》所强调的“自知者不显”,真正的清醒并非向外炫耀的资本,而是向内沉淀的力量源泉。只有看清自己,才能在纷扰的世界里保持独立与坚定。
以自身为镜,映照万物;用心为舟,渡人即是渡己。我们应当在浮躁时学习老子“致虚守静”的态度,在比较中领悟“守柔”之道,在功利场中保持“知足”的清醒。最后以一首名为《明鉴》的诗作结:烛外察细微,灰烬随风逝;镜内观世事,清光破迷雾;持守本真意,融汇天地间;知止则无患,静水自澄清。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大家对识人与自知有何独到看法?欢迎分享交流。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