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四川考生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获6分,却意外被211大学录取

作者:佚名|分类:作文大全|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8-16

在2009年的高考中,一名来自四川省的考生由于其作文中的字体过于独特以至于无人能辨识,最终仅获得6分的成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名学生竟然被一所著名的211大学破格录取。

当时,阅卷老师们面对一篇如同“天书”般的作文感到困惑不已。这篇名为《熟悉》的作文由考生黄蛉用甲骨文撰写而成,使得众多老师对其内容一筹莫展,因此该生仅获得了6分的成绩。然而,随着这篇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黄蛉也因此被冠以“甲骨文高手”的称号。

四川考生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获6分,却意外被211大学录取

实际上,这位名叫黄蛉的学生并非普通考生。他在复读期间对古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书写甲骨文。面对自己文化课成绩的不足,他决定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用甲骨文来写作高考作文。尽管这个想法颇具创意,但他的作文偏离主题且逻辑混乱,未能说服阅卷老师们给予高分。

然而,网络上的关注改变了黄蛉的命运。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了他,并特意聘请了一位退休的古文字学教授何崝来指导他。在那段时间里,黄蛉被视为古文字研究领域的一颗新星,甚至有传言说复旦大学也对他表现出兴趣。

四川考生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获6分,却意外被211大学录取

然而,好景不长,事情很快发生了转变。进入学校后,大家发现他对学术并无太大兴趣,反而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并为同学写情书以博得赞誉,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则显得漫不经心。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声称自己能够读懂《文心雕龙》这样晦涩难懂的古典文献,但这一说法被何崝教授当场揭穿,指出他在夸大其词。

面对这种情况,何崝教授多次劝说黄蛉认真对待学业,然而收效甚微。两年后,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这位古文字学专家决定辞职,并直言:“像这样的学生,我无法继续教导。”

从一夜成名到逐渐失去光芒,黄蛉的故事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思考:依靠特长赢得机会固然重要,但若不能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则难以抓住成长的机遇。这一事件不仅提醒了教育界和考生们,在鼓励个性发展的同时也要防止投机取巧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强调了高考作文除了需要创意之外,还必须注重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校和社会而言,如何在促进个性化成长与发展严谨学术态度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责任编辑:佚名)